高原的初春依然寒风凛冽,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昌都,两起惊心动魄的救援行动见证了人民警察用热血忠诚铸就的生命防线。
2025年3月7日10时,昌都市卡若区公安局面达一级公安检查站的警铃划破天际。距离检查站7公里的S203线旁,一辆进藏车辆侧翻在冰河边缘,车身三分之一浸泡在零下5度的刺骨河水中。接到群众报警后,由3名民辅警、3名驻站武警组成的“党员先锋救援队”携带工具和医疗包,迅速完成集结前往报警地点。在海拔3700米的面达乡,面对陡坡和刺骨的河水,民警加央罗布仍将安全绳系在腰间:“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的责任,咱们一起加油,人要安全,车子也要拉上来!”
经过5个小时的紧张救援,藏族司机嘎某安然无恙,当车子拉上来的那一瞬间时,嘎某眼角含泪:“感谢金珠玛米、感谢公安,是你们,如同一束光,迅速出现在我身边。你们的付出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衷心感谢你们!”
14个小时后,3月8日的凌晨,海拔3800米的嘎玛乡再响警讯。一辆因油箱破裂被困的小型货车在-10℃的雪夜中亮起求救灯。昌都市卡若区公安局嘎玛乡派出所所长嘎玛次成带领3名民辅警顶着风雪,在暗冰路面上疾驰22公里。当传统焊接设备无法作业时,嘎玛次成和辅警普扎用石头将玻璃碾碎,手指冻得通红的他们将碎玻璃和AB胶一层层涂抹在油箱裂缝上。凌晨3时47分,随着引擎重新轰鸣,来自甘肃的群众热泪盈眶:“你们是黑夜中温暖的使者,温暖了整个进藏线!”
这两支平均年龄35岁的公安队伍,仅是雪域高原基层警务单元的缩影。正如昌都市卡若区公安局书记达瓦次仁和记者描述:“在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三分之二的昌都,我们缺氧不缺精神,用我们略快的心脏搏动,守护着祖国高海拔的民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