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135”工作法
打造社区治理“新样板”
近年来,边坝县草卡镇桑卡社区聚焦社区治理关键,抓小事做实事,以“五治融合”“网格化”“微治理”等治理举措为抓手,探索推行以一个中心、三个重点、五项活动为主要内容的“135”工作法,着力打造基层治理“社区样板”。
一是围绕“一个中心”,政治引领“固根基”。坚持“党建+基层治理”模式。抓制度促进管理“规范化”,建立《桑卡社区居民公约》《桑卡社区网格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6个,召开“两委”、居民代表大会42场次,公示党务、居务、财务信息67条。抓队伍聚力赋能“传帮带”。探索推行“一抓四传五带”机制,社区工作队、“两委”干部、后备干部结成帮带对子16个,社区后备干部达20名,举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64期,受教育社区干部、后备干部达865人次,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抓党建群防群治“强效能”。强化网格化管理,配备网格长1人,网格员6人,楼栋长29人,设置网格化标识牌33个,发放基层治理“五张明白卡”294份,全面筑牢社区治理“第一道防线”。
二是抓住“三个重点”,多元共治“聚合力”。坚持把社区治理成效转化为服务民生、凝聚民心、增进民生福祉的具体成果。抓发展,唱响群众增收“主题曲”,为群众争取县城饭店、酒店、商店就业岗位26个,实现增收41万元;成立集体经济3个,吸纳群众就业7人,组织群众赴拉萨务工15人次,人均增收2万元。抓和谐,播种民族团结“幸福花”,打造集“主题广场+居史馆+文化长廊+微笑墙”为一体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教育基地1个,评选桑卡社区为“边坝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顿珠一家为“边坝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珠珠为“2022年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抓稳定,打好社区治理“组合拳”,探索推行由视频监控、网格管理小组、护社区队组成的天网、地网、人网“三网”融合治理模式,实现无死角掌上巡查、拉网式地毯巡逻、精细化精准管理,形成网上网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的社区治安防控新格局。
三是推进“五项活动”,激活社区“微治理”。坚持多措并举助力社区治理增质增效。推进“群众事务全程代办”活动,以“窗口帮办+上门代办”,让“居民跑”变“干部跑”,有效打通社区治理“神经末梢”。推进“送温暖送关怀到家”活动,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设置“说事墙 回音壁”,以“干部走村入户交朋友”活动为契机,解决居民揪心事120余件,有效畅通社区治理“最后一米”。推进“文明模范社区创建”活动,坚持把创建五好家庭、文明户、先进个人等活动有机结合,设立“乡风文明榜”“诚信榜”“善行义举榜”“卫生红黑榜”,开展“桑卡之星”评选活动,评选遵纪守法、社区治理、文明守信等先进典型21人。推进“美丽桑卡志愿服务”活动。组建志愿者服务队11支,开展志愿活动90余次,种植树木1000余株,开展“五堆十乱”专项整治,依法拆除违规建筑120平方米,设置机动车停车位80个、摩托车停车位150个。推进“爱心驿站温暖驴友”活动。依托社区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文旅事业,建成为游客提供累时能歇脚、渴时能喝水、烦时能解压的“爱心驿站”2个,累计接待游客14人次,受到游客广泛赞誉,“爱心驿站”已成为展现边坝形象、彰显边坝温度、传递边坝情怀的“新名片”。